close

有一個女孩,
國中時在學校接觸了慈善團體的課程,
發願說以後進便利商店買東西都要捐出10元,
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但在學期末,課程結束時,
除了期初的幾次外,剩下的她都沒做到,
壓根兒的忘記了這件事情。

期末的最後一堂課,
慈善團體將所有的學生齊聚一堂,
大大的表揚了一位將小豬存錢筒存滿的同學,
也當眾表揚了那個女孩,
「這位同學說,每次進商店都要捐出10元,
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我相信她一定都有做到,
小小的10元聚沙成塔一定能夠幫助到很多人,
因此讓我們給這位同學熱烈的掌聲,
還有這個福氣圓滿的吊飾也送給她,希望她能持續她的善行……」
看著手中的吊飾,女孩低頭不語。

秉持著好面子的個性,
女孩並未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情,
但在自我認同建立的階段,騙得了一切也騙不了自己,
「我是個行為卑劣、偽善的人」如此想法揮之不去,
接著高中、大學,她依然斷斷續續的從事善行,
但為的不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充其量只是安慰自己而已。

近母親節的某個雨天,
一位媽媽帶著四、五歲的女兒在捷運站口外販賣口香糖,
啊啊、買一個好了,反正口香糖也可以吃。她這麼想的。
「請給我一個這個。」
「謝謝您,這樣是85元。」
「……!啊,好的。」
好貴、超貴,同款的口香糖在一般超商也才35元吧?
一條淨賺50元,那位四肢健全的媽媽有這個需要嗎?
平常也常常經過這個地段,但媽媽卻只在這幾天出現?
下雨不給孩子撐傘是怎樣?因為快母親節所以在博同情嗎?
在回家的路上,受騙的感覺充斥腦海,
連帶的是思考自己到底是用什麼心態而買。

過了一段日子,
這些問題還是沒有獲得完滿的解答,
一名視障街頭藝人的音樂吸引了她,
給點支持吧?但要給多少?
若給很多,身為學生的自己也會吃不消,
若給太少,是不是等於藐視這位藝人的專業?
想起了國中時期自己的諾言,
20元好了,
以後都給20元好了,
或許20元很少,但能細水長流,
排除了給多給少的雜念,才能專心一致的發心。

於是她投了20元,希望這次能長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fizx123 的頭像
    fifizx123

    不定時更新。

    fifizx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